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對民間團體補助原則及考核要點
公發布日: 民國 102 年 08 月 22 日
修正日期: 民國 110 年 11 月 29 日
發文字號: 府環綜字第 1100236760B號公告
法規體系: 環境保護
圖表附件:
法規功能按鈕區
一、花蓮縣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本局)為鼓勵民間團體、環保義工團隊、社區配合推動
    環境保護政策,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相關活動或計畫,廣布環保知能,藉以提昇縣民
    生活環境品質,確保縣民健康,特訂定本要點。


二、補(捐)助對象:凡經本局輔導在案之社區、登錄備案之環保義工團隊及其他協助推
    動環保工作等民間團體 (以下簡稱民間團體)辦理環境保護相關活動或計畫者。


三、補(捐)助條件或標準:
    (一)依本局訂定活動或計畫主題,分別依公開徵選方式或由民間團體主動申請方式
        辦理。補助額度及順序以配合本局重要施政計畫或活動規模定之。

    (二)補助標準應符合「中央對直轄市與縣(市)政府計畫及預算考核要點」第五點第
        五款之規定。


四、補助經費之用途或使用範圍:
    (一)僅補(捐)助申請計畫所需之部分業務經費。
    (二)同一申請者同性質案件,每一年度以不超過新臺幣二萬元為原則及在同一會計
        年度內以補(捐)助一次為限。

    (三)政策性案件:視政策性補助預算額度,依個案需要專案核定。
    (四)每一計畫補(捐)助期限以一年(政府會計年度起迄時間)為原則。
    (五)有下列情形者不予補(捐)助:
        1、曾獲本局補(捐)助,辦理績效不佳者。
        2、過去三年內曾有不良紀錄或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者。
    (六)經核定之補(捐)助計畫,非經本局同意,不得任意變更,若因故取消計畫,應
        即備文說明,並繳回已撥發之補(捐)助款項。


五、申請程序及應備文件:
    (一)申請補助時間:採公開徵選方式辦理者,申請補助單位應依本局規定時間提出計
        畫書。採民間團體主動申請方式辦理者,以活動辦理時間一個月前提出申請為原
        則。

    (二)採公開徵選方式辦理者,申請補助單位其計畫書須依本局相關規定及指示辦理。
        採主動申請方式辦理者,申請補助單位應擬具計畫書,其主要內容如下:

        1、申請單位基本資料(單位名稱、曾辦理相關活動等)。
        2、目標或活動宗旨(須有環境保護之相關內容)。
        3、辦理時間。
        4、舉辦地點。
        5、主(協)辦單位。
        6、參加對象。
        7、內容(包括辦理方式、活動流程)。
        8、分工事宜(包括人員編組)。
        9、預期成果。
        10、經費預算(包括全部經費內容及明細、自籌經費及向各機關預申請補助項目及
            金額等)。


六、審查標準及作業程序:
    (一)採公開徵選方式辦理者,由本局另訂徵選辦法甄審決定。
    (二)採主動申請方式辦理者,申請補助項目限於經常支出(不含資本門),並應依下列項
        目明列:

         1、人事費:主協辦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工資、講師鐘點費及臨時工資等。
         2、其他費用:
             (1)業務費:辦理活動或計畫所需之郵電、紙張、文具、影印、照相、資料印
                製、新臺幣(下同)100元以下之摸彩品或宣導品及其他辦理活動或計畫所需
                之費用。

             (2)差旅費:租車費、油資費。
             (3)材料費:辦理活動所需之清掃用具、垃圾袋及其他耗材費用(縱有特殊清
                潔器材其單價以一萬元為限)。

             (4)雜費:其他所需之費用。
         3、前款審查項目包括活動或計畫名稱、內容及執行方式之可行性、有效性、合理
            性、延續性、影響性及經費撙節有效原則等。


七、經費請撥、核銷程序及應備文件:
    (一)准予補(捐)助之申請案,本局得按年度編列預算經費,採一次或分期撥款方式辦理。
    (二)受補(捐)助之單位,應於計畫執行結束一個月內,將經費收據、收支清單、支出單據
        、佐證資料及成果報告書一式三份等,函送本局辦理結案。

    (三)若計畫執行至十二月者,仍應於當月30日前完成結報與核銷。
    (四)個人所得稅負應按規定扣繳,除應於勞務報酬收據上註明扣繳金額外,並應檢附所得
        扣繳稅款繳款書影本。

    (五)對民間團體之補助(捐)助經費核銷結報時,應檢附收據、收支清單、支出單據及佐證
        資料辦理送核。

    (六)受補(捐)助經費中如涉及採購事項,受補(捐)助對象應依政府採購法等相關規定辦理。
    (七)為管控補(捐)助款執行情形,受補(捐)助者檢附收支清單、各項支用單據及佐證資料結
        報,支用單據由機關保存,請受補(捐)助對象應依規定妥善列冊補助案相關紀錄以利本
        局或審計機關查核。

    (八)受補(捐)助經費結報時,所檢附之支出單據應詳列支出用途及全部實支經費總額,同一
        案件由二個以上機關補(捐)助者,應列明各機關實際補(捐)助金額,如有隱匿不實者或
        造假情事應撤銷該補(捐)助案件,並收回已撥付款項。

    (九)受補(捐)助經費於補(捐)助案件結案尚有結餘款者,應按補(捐)助比例繳回。
    (十)受補(捐)助經費產生之利息或其他衍生收入應按補(捐)助比例繳回。
    (十一)受補(捐)助對象對於經依第七款規定提送各項支用單據,應依有關規定作成相關紀錄
          以利本局或審計機關查核;如發現受補(捐)助者未依規定紀錄,致有毀損、滅失等情
          事,應依情節輕重對該補(捐)助案件或受補(捐)助團體酌減嗣後補(捐)助款或
          停止補(捐)助一年至五年。

    (十二)受補(捐)助之民間團體申請支付款項時,應本誠信原則依第七款規定所提出資料內
          容之真實性負責,如有不實,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八、督導、管控及考核:
    (一)受補(捐)助者應依預算法第六十二條之一規定於補(捐)助案之各項宣導資料、書刊及宣
        導片等,應於適當位置標明本局字樣及「廣告」二字。

    (二)經核定補(捐)助之案件,本局得定期或不定期派員前往訪視,以瞭解實際執行情形,考
        評結果並列為日後補(捐)助審核之依據,如經發現補(捐)助款運用成效不佳或未依補(捐)
        助用途支用、虛報、浮報等情事,除得廢止補(捐)助許可並追繳該部分之補(捐)助經費外
        ,並得該受補(捐)助單位停止補(捐)助一年至五年。

    (三)經核定之補(捐)助案,若計畫變更應即函報本局核准,如因故無法履行,應即繳回全部補
        (捐)助款。

    (四)經核定補(捐)助之案件未按規定繳交成果資料、成果資料品質不佳或延遲核銷經費等,列
        為日後減少或駁回補(捐)助之依據。

    (五)為強化民間團體之補(捐)助內部控制機制,衡酌受補(捐)助對象業(會)務或財務運作狀況
        ,本局對民間團體之補(捐)助資訊將登載於民間團體補(捐)助系統(CGSS),並定期透過系
        統查詢及管控補(捐)助案件有無重複或超出所需經費等情形,作為辦理核定及撥款作業之
        參據。


九、受補(捐)助計畫所得之成果資料,其著作權由本局與受補(捐)助者以訂定書面協議方式供本局
    作為非營利之使用。


十、非屬行政資訊公開法第十八條規定應限制公開或不予提供性質者,其受補(捐)助之民間團體
    案件應於網際網路公開,應公開事項包括補(捐)助事項、補(捐)助對象、核准日期及補
    (捐)助金額(含累計金額)等資訊。


十一、本要點自發布日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