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花蓮縣政府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列印時間:112.06.05 11:48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花蓮縣政府訴願決定書(111年訴字第63號)
公發布日: 民國 112 年 03 月 27 日
發文字號: 111年訴字第63號
法規體系: 訴願決定書
圖表附件:
法規功能按鈕區

花蓮縣政府訴願決定書         111年訴字第63

 

訴願人:○○○

出生年月日:○○年○○月○日

:○○市○○區○○路一段○○○巷○○號○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

 

  訴願人因原住民保留地事件,不服花蓮縣光復鄉公所(以下簡稱原處分機關)111930日光鄉行原字第1110013789號函(以下簡稱原處分),提起訴願,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原處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於訴願決定書送達次日起30日內為適法之處分。

       

一、 緣訴願人之母○○○(下稱○君)於民國(下同)971227日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其使用之本縣光復鄉○○段○○○、○○○地號國有土地(以下簡稱系爭土地),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以下簡稱系爭申請案),嗣○君於11129日去世後,系爭申請案之申請人由訴願人繼受,原處分機關於111712日辦理現地會勘及後續審查作業後,原處分以「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事實」,駁回訴願人之申請,訴願人不服,爰於1111110日向原處分機關及本府提起訴願,並經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

二、訴願意旨略以:

()原處分機關認訴願人已無繼續使用系爭土地之事實,以原處分駁回訴願人申請,本案裁處與事實不符,訴願人不服,遂提起本案訴願。

()申請人○○○因於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施行前使用系爭原住民保留地,遂向原處分機關申請無償取得該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詎原處分機關尚未為准駁,原申請人○○○驟然離世,該申請由其子訴願人繼受取得,現原處分機關以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事實,將前開申請駁回。

()惟系爭土地自訴願人年幼有記憶時,即為父母所耕作,從未間斷,現由訴願人賡續耕種,隨本文謹附系爭土地現況照片彙集乙份,清晰可見上述作物年代久遠,樹齡顯超過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施行之時間,且作物周邊土地整理得宜,足資證明該土地從原申請人至訴願人之使用情形並未間斷。倘如有原處分機關所述「因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事實…云云」,系爭土地並沒有荒廢無人使用之情形,足見原處分機關未予查明事實,認事用法顯有不當,為求原處分之適法,懇請賜原處分為撤銷之訴願決定,實為感德。

三、答辯意旨略以:

()查原處分說明二、駁回首揭申請案等字眼,並非針對訴願人之申請,而是針對已逝並非完整權利主體之○君,且按文中所示由訴願人「繼受申請」等字眼,足已證明訴願人之申請權利並未消滅;且按訴願書中針對「因原申請人無繼續使用之事實」所提之反駁等,顯然是對原處分駁回其母之申請顯有誤會,當下收到駁回公文緊張或不諳法律用語,遂提起行政救濟。

()本案於111422日受理訴願人就系爭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申請,該申請係訴願人親至本所辦理,主訴○君已歿之事實併附○君之除戶謄本,本所即已依規定建檔並排序辦理會勘等作業。

()再查本所原處分駁回公文所示:「旨揭原申請人(○○○君)送件申請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一案,茲因過世轉由臺端(○○○君)繼受申請,然因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之事實,爰前揭規定駁回首揭申請案」等字眼,並非針對訴願人之申請,而是針對已逝並非完整權利主體之○君,按文中所示,茲因○君過世轉由臺端繼受申請,依民法第6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君已非完整權利主體,乃駁回○君之申請,續行辦理訴願人「繼受申請」案。訴願人誤認本所駁回其申請案件,故本所於11214日以光鄉行原字第1110018709號函知說明二,加強補敘原處分之駁回案,係駁回已歿之「○君」申請案。

()綜上所述,本所自始僅駁回已歿之○君申請案件,訴願人之申請案,業依規定續處,爰此,本件訴願為無理由,敬請察核予以駁回。

   理  由

一、按「原住民於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一日前即使用其祖先遺留且目前仍繼續使用之公有土地,得自公布實施之日起,申請增編或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辦理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審查作業程序如下:()鄉(鎮、市、區)公所受理申請。()鄉(鎮、市、區)公所應於受理二個月內邀集相關單位辦理現地會勘及完成審查作業,並將初審結果通知申請人。」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審查作業規範第4點第1項前段、第11點第1款及第2款訂有明文。「次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或法律地位是否可由他人承繼,首先應視相關法規內容而定,法律未特別規定者,則應視該權利義務或法律地位是否具有高度屬人性(一身專屬性)而定。其具有一身專屬性者,不得移轉;不具一身專屬性者,性質上雖可移轉,惟仍須有繼受之「要件事實」(例如:繼承),亦即發生繼受之法律原因,始得移轉…。至本件申請人於主管機關作成行政處分前死亡,如經貴部認定該申請人地位不具一身專屬性,主管機關自應通知其全體繼承人,續行程序,…。」(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179號判決、法務部10189日法律字第10103104760號書函參照)。

二、訴願人主張其母○君前以系爭土地,係○君於7721日前即已使用且目前仍繼續使用之公有土地,於971227日申請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該申請尚未准駁,○君即於11129日去世,訴願人以繼承人繼續使用系爭土地,並以○君曾就系爭土地為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申請,於111422日至原處分機關辦理繼受該申請,且為原處分機關受理,此為原處分機關所確認。

三、卷查原處分機關受理訴願人繼受之申請,111722日於系爭土地辦理現地會勘後,以原處分送達訴願人,並查原處分正本之受文者係載訴願人之姓名,主旨記載「有關○○○(已逝)申請○○段○○、○○○地號等2筆地號國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一案,詳如說明,請查照。」,說明一及二分別記載「依據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審查作業規範第11點第2款規定辦理。」及「旨揭原申請人○君送件申請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一案,茲因過世轉由臺端繼受申請,然因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事實,爰依前揭規定駁回旨揭申請案。」,說明三記載不服行政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觀原處分上揭記載,核係駁回訴願人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申請,復依原處分機關歷次答辯,原處分之處分相對人為訴願人。

四、次查系爭申請案因原申請人死亡,訴願人為繼承人,因繼承事實之發生,故系爭申請案申請人之法律地位,由原申請人○君移轉為繼承之訴願人繼受續行申請程序,此觀原處分機關答辯稱「○君已非完整權利主體,乃駁回○君之申請,續行辦理訴願人『繼受申請』案。訴願人誤認本所駁回其申請案件…」,復於11214日光鄉行原字第1110018709號函、11231日光鄉行原字第1120001912號函附答辯書,補充答辯僅駁回已歿之○君申請案等語即明。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為系爭申請案之繼受申請人,依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審查作業規範之規定,續行辦理系爭土地現勘、初審等事宜後,將初審結果以訴願人為原處分相對人通知訴願人,惟原處分之理由卻說明「然因原申請人已無繼續使用之事實,爰依前揭規定駁回旨揭申請案」,是原處分機關一方面以訴願人繼受○君之申請案續行申請程序,另一方面卻以訴願人為原處分之相對人,駁回「○君」之申請,其理由即有矛盾,蓋○君之申請如因遭駁回,而致申請程序終結,申請程序既己終結,訴願人如何繼受○君之申請,又原處分機關如何續行辦理訴願人繼受之申請;是原處分機關所為之處分,其事實、理由矛盾,非無瑕疵,應予撤銷,並由原處分機關於決定書送達次日起30日內另為適法之處分,以資妥適。

五、其餘兩造主張陳述,於訴願結果不生影響,毋庸逐一論列,併予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訴願為有理由,爰依訴願法第81條規定,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請假)
                               委員        (代行)

                                委員       

                                委員       

                                委員       

                                委員      
                               委員       

                                委員       

                                委員       

 

 

 

 

 

 

                 112        3         27    

如對本決定不服者,得於收受本決定書之次日起2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111044臺北市士林區福國路101號)提起行政訴訟,並抄副本送本府。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主管法規共用系統